
相关视频:
官方的胜利主义再次展示了与古巴现实之间的脱节。在访问老挝期间,Miguel Díaz-Canel 本周日感谢该国政府,称其对古巴稻米生产的“非凡贡献”来源于老挝种子。
该消息发布在其X(前身为Twitter)账户上,引发了岛内外的愤怒,因为它与数百万古巴家庭所面临的绝望状况形成了强烈对比。在过去几个月中,这些家庭几乎每人仅通过供应手册领取到一磅大米。
迪亚斯-卡内尔的声明是在生产崩溃的背景下发出的:到2025年,国内收成仅满足20%的内需,这相当于约100,000吨,而需求超过600,000吨。
在80年代,古巴的年产量超过40万吨,但由于缺乏原材料、燃料、认证种子、灌溉系统和农业机械,生产力降至历史低位,每公顷的产量仅为1.5到2吨,而像越南这样的国家则达到了6吨。
La disconnectión显得更加明显,特别是当回顾古巴人的日常生活时。在像圣地亚哥·德·古巴这样的省份,居民每月不得不以一磅大米为生,而在维拉克拉省则发放了逾期的两磅“大米”作为抗议短缺的补偿。
在霍尔金,四月和五月的配给在八月分发,而在哈瓦那 十二月的米在二月底交付。黑市,作为无可避免的出气阀,价格高达每磅300比索,对于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员工来说,几乎无法承受。
粮食危机的分析不能孤立于整体的食品状况。根据美国农业部的一项研究,在2023年 超过420万古巴人——占总人口的37.8%——面临粮食不安全。
该国的平均热量缺口为每天每人225卡路里,远低于推荐的2100千卡阈值。国家粮食生产的崩溃,主要是大米和玉米,迫使越来越依赖进口来弥补2023年41,000公吨的赤字。
美国农业部的报告详细指出,2016年至2023年间,稻米产量下降了58%,从335,000吨减少到140,000吨。
这种崩溃反映在家庭餐桌上:当宣传庆祝船只抵达以及对友好国家的感谢时,数百万个古巴家庭无法保证每天的最低摄入量。饥饿特别严重地影响着最脆弱的群体,包括儿童、老人和处于极端贫困中的人们。
官方宣传常常将装满大米的船只的到来视为重大胜利。令人尴尬的是,国家媒体轰轰烈烈地报道船只在圣地亚哥、哈瓦那和霍尔金的卸货情况,并配以“英雄的努力”的信息,强调码头工人和领导人的贡献。
然而,在每艘船背后都存在着长期的延误、未偿还的国际供应商债务以及在国内维持稳定生产的能力不足。官方媒体在2024年9月承认,规定的配额中既不包括咖啡也不包括油,并且尽管有公告,大米的到货依然缓慢。
这还包括进口和捐赠:越南今年作为人道主义援助送来了10,000吨大米,中国在2024年提供了408吨的大米捐赠,而哥伦比亚在7月宣布出售超过1,000吨大米。
这些援助虽然对缓解眼前的短缺非常重要,但相对于超过1100万人口的需求来说,实在微不足道。
因此,关键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Díaz-Canel 怎能谈论“对稻米生产的非凡贡献”,当数据表明生产崩溃、供应手册因滞后而超出负荷,以及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今天,政权的胜利叙述与空荡荡的酒窖现实之间的对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悬殊。
远未增强信任,迪亚斯-卡内尔在老挝的表态显露出一种持续的宣传手法:用国际感谢来美化危机,而民众依然只能领取微薄且不安全的口粮。
每推迟一磅大米,都是对一个无法保证最基本需求——每日食物的结构性低效的提醒。而每一条关于“延续性”的推特,提到“非凡的贡献”,都加深了人们对一个与古巴人现实生活脱节的领导层的认知。
归档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