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视频:
米格尔·迪亚斯-卡内尔最近对越南、中国和老挝的访问,官方宣称是为了吸引外国投资,却引发了古巴记者莫妮卡·巴罗·桑切斯的强烈反应,她指责这位领导人矛盾重重:千里迢迢奔向外商,却继续对本国公民关闭大门。
在他的讯息中,Baró 感慨道:“为了独立战争而付出的这么多努力,竟然在一个世纪后任何外国人都比一个古巴人更有价值,这完全是由于 Fidel Castro 的决策,而直到今天,任何外国人在古巴仍然拥有比我们任何人更多的权利。”
他们的话反映了广泛的侨民群体所共同感受到的情绪,这些侨民在不同国家取得了成功,但却在自己的原籍国中,甚至连小型企业的投资都找不到合法的条件。
对比十分明显。在北京,迪亚斯-卡内尔与约70位中国商界领袖会面,向他们表示“古巴欢迎所有提案”。在他的日程中包括了生物技术领域的协议,与已经在超过2000家中国医院分销古巴药品的合资企业合作。
也在越南寻求财政支持,该国甚至组织了一次为古巴政权筹集1400万美元的募款活动。在老挝,古巴领导人签署了政治和经济合作备忘录。
但在他乞求亚洲投资的同时,古巴仍然存在一项法律框架,禁止居住在岛上或流亡者参与大型生产项目。
获得许可证的途径仅限于小型自主职业,而参与战略性领域——如能源、电信、银行、外贸或旅游——仍然只对外国企业或军方开放,排除了古巴的人力和金融资本。
对于像巴罗这样的批评家来说,这项政策是卡斯特罗自1959年以来所建立逻辑的延续:一个国家农场作为政权的私有财产来管理,决定谁能够获得经济机会,谁又被边缘化。
“有很多古巴人渴望在自己的国家创业和投资”,记者表示,但政府更愿意“优待70个中国人,而不是让古巴人对自己的土地拥有权利”。
历史背景突显了这场矛盾:在经历了66年的独裁统治后,古巴人民目睹国家财富被交给盟友专制政权,而他们却依然没有权利决定或投资于那些为之献出生命的国家。
迪亚斯-卡内尔的访问旨在展示开放,但只是对外开放。向内看,古巴依然对自己的子女关闭。
归档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