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涂上生命以模拟呼吸": 艺术家将古巴革命“描绘”为一位走向衰落的老妇人

《伪装》揭示了官方媒体如何通过宣传试图展现一个不真实的国家形象。透过窗户所见的只是贫困。

伪装照片 © Facebook / Alejandro Daniel García

亚历杭德罗·丹尼尔·加西亚,这位定居在新泽西的年轻古巴视觉艺术家,再次用一幅名为《伪装》的强大画作感动了社交媒体。这是一幅直言不讳地揭示古巴革命在身体、象征和道德方面日益恶化的视觉寓言。

在一幅分享于Facebook的数字画作中, García 展现了一幅充满象征意义的场景:一位面容憔悴的老年女性,光头,坐在梳妆台前,被三位古巴官方人士化妆:记者 Randy Alonso、Humberto López 和 Arléen Rodríguez Derivet。

照片:Facebook / Alejandro Daniel García

这位老妪是革命的明确象征,“被涂上生命的色彩以模拟呼吸”,这是艺术家本人所说,他为这幅画配上了一段诗意而震撼的文字:

“化妆师们每天都在将她装扮:她,是那前行者,无畏无惧。她被涂抹上色彩,以模拟她在呼吸。她们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免让她靠近窗户。她不能在玻璃上看到自己的倒影!”他详细说道。

Facebook 捕获 / Alejandro Daniel García

作者提到的那块水晶揭示了一个化妆师们试图掩盖的真相:在深处,通过一扇窗户,可以看到一个溢出的垃圾堆,乞丐在垃圾中翻找食物,这一幕反映了岛上日常的苦难,并揭示了官方叙事的虚假。

持续的视觉批评

这部新作延续了亚历杭德罗·丹尼尔·加西亚的标志性风格,他将政治讽刺和社会批评作为其艺术创作的支柱。

在2024年,他用他的“最后的晚餐”版本引起了轰动,其中耶稣及其使徒被卡斯特罗主义的关键人物取代,从居中的劳尔·卡斯特罗到米格尔·迪亚斯-卡内尔,再到马丽埃拉·卡斯特罗、他的侄子“螃蟹”、马努埃尔·马雷罗、埃斯特班·拉佐和布鲁诺·罗德里格斯。

这件作品旁边附有一段来自马太福音23:15的圣经引用:“你们这些律法师和法利赛人,祸哉!你们是伪善的!”

与她在一起,加西亚提到了权力高层的虚伪以及他们在民众贫困面前的炫耀。

这件作品与《伪装》一样,完全采用数字技术制作,没有使用人工智能,细致地反映了艺术家所认为的革命项目所堕落的奢华、贪婪和颓废。

从"Someraznava"到迫切需要睁开眼睛

在此之前,2021年10月, García 发布了一系列七幅插图,题为 “Someraznava” — “Avanzaremos” 的倒写,生动地讲述了超过六十年的古巴历史。

该系列始于菲德尔·卡斯特罗掌权,结尾则是在2021年描绘一个破败的国家、一所空荡荡的房子、一个旧电视机在重复空洞的承诺,以及一个中央人物,其命运在死亡与绝望之间,留有解读的余地。

每个场景都展示了一座典型古巴住宅的恶化及其居民的生活,同时窗外不断传来权力的口号:“抵抗”,“我们不会放弃”,“完善我们自己”…这些口号与现实中的贫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艺术家在接受CiberCuba采访时解释说,这件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他的家庭,但同时也讲述了数千个古巴家庭的故事。

“我想呼吁那些对我们是否需要在古巴进行彻底变革感到困惑的人们思考,”他当时 afirmado。

艺术作为道德的控诉

《伪装》,他最新的创作,延续了这一批判性思路,但更加注重内省,视觉上也更为凝练。

在一幅图像中, García 凝聚了通过那些掌控公共话语的人的绝望努力来维持一个外表——“不屈的”革命。

化妆的老妇人不仅是衰老和无能的象征,也是对现实系统性否认的代表。

官方化妆师的存在增添了直接控诉的元素:他们负责营造幻觉,避免与外部现实接触,阻止革命“在镜子中自照”。

这种自我反思的无法实现,正如作者所暗示的,是古巴真正的悲剧。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乞丐在垃圾堆中的场景——虽然显而易见,却与室内的主角无关——象征着宣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裂痕,象征着言语中的国家与实际生活中的国家之间的差异。

一位致力于记忆的艺术家

亚历杭德罗·丹尼尔·加西亚出生于古巴,他在自己的国家学习了平面设计,后来在哥斯达黎加的拉丁美洲科技大学专攻广告,重点在多媒体制作。

他细致入微且富有叙事性的风格远离无谓的效果,而是直接触及观众的情感和历史,无论他们是身处古巴还是身在海外。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动机很明确:

"我感到恐惧,展望未来,知道在30年后我可能会重复父母和祖父母的相同模式,电视只说着过度生产,而冰箱却空无一物。"

在《伪装》中,加西亚再次挑衅、使人不安并震撼人心。

不仅呈现出一部视觉上强大的作品,还继续构建一个象征性的古巴失落档案,在这个档案中,革命已经成为一个无法——也不应该——照镜子的粉饰阴影。

关于《伪装》及古巴社会批评的常见问题

亚历杭德罗·达尼尔·加西亚的作品《伪装》的意义是什么?

“伪装”是一种视觉隐喻,揭示了古巴革命在身体、象征和道德上的衰退。 作品描绘了一位老年女性,作为革命的象征,正被官方人士化妆以伪装出活力,而背景中却可以看到一个溢出的垃圾场,象征着古巴的日常 misery。

《面具》这部作品在社交媒体上的反响如何?

这部作品因其对古巴政权的强烈批评而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轰动。它因能够在一幅图像中浓缩保持革命虚假外表的行为而受到好评。 反响非常显著,许多用户分享并评论了其视觉和象征意义的影响。

亚历杭德罗·丹尼尔·加西亚还创作了哪些作品来批评古巴的现状?

Alejandro Daniel García 创作了《最后的晚餐》,将耶稣和使徒替换为卡斯特罗主义者,及系列作品《Someraznava》。 这些作品同样批判古巴革命项目的虚伪与堕落,通过数字艺术传达其信息。

“隐身”中老人的形象象征着什么?

作品《伪装》中的老妇人象征着古巴革命,既衰老又失去活力。她被化妆以显得充满生机,同时避免与镜子中反映的现实对峙,代表了对古巴现实情况的系统性否认。

《伪装》如何与古巴的社会批判背景相关联?

"伪装"处于对古巴政权日益不满和批评的背景之中。 这部作品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和证言产生共鸣,揭露贫困和不平等,如近期一些公众人物的声明,他们否认了官方关于岛上局势的叙述。

归档于:

CiberCuba编辑团队

一支致力于报道古巴时事和全球热点话题的记者团队。在CiberCuba,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的新闻和批判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