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媒体威胁购买或出售外汇的古巴人:“最高可判五年监禁”

《格兰玛报》作为政权的主要发声平台,显示了政府对于控制公民经济活动的严格程度。

  • CiberCuba 文章编辑部


古巴政权的主要发声者《格兰玛》日报于本周三发表了一篇文章,威胁那些购买或出售外汇的人,提醒他们这一活动不仅是可被刑事追究的罪行,还会导致涉及资金的损失,显示出政府在控制公民经济交易方面的严厉态度。

在其数字版中,报纸猛烈抨击那些将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币的人,认为这“影响了国家的经济体系”。此外,它还指出,任何外币的出售、转让、传递或获取的交易“都是非法的,并构成犯罪”。

根据《格朗玛》报道,公众应明白并不存在“非正式市场”,而是一个“利用社交网络的便利进行国家货币和外币的提供、购买、销售和兑换的犯罪行为”。

对此,他指责平台El Toque,形容其为“非法市场的一个指标”,并指出其策略是“影响经济,对国家的货币体系产生负面影响,并恶化古巴人的生活条件”,而忽视了古巴经济危机加剧的各个方面,以及其主要责任者,即政府本身。

《Granma》的一篇文章提到了一切法律法规框架,警告公民不要继续进行外汇的买卖活动。

提到了2018年9月14日发布的第361号法令第11条的a)和c)款,指出古巴中央银行(BCC)提出“货币、金融、信贷和外汇政策,并协调其设计和范围与财政政策的目标相一致”。

根据2020年11月26日的第177号决议,银行还需负责确定“古巴比索对外币的汇率”。

他强调,2018年9月15日颁布的第362号法令在其第15条中指出,外汇兑换处“是进行外币兑换和买卖、兑换及重新兑换的古巴金融机构”。

《格兰玛》文章还强调,在古巴,2022年5月15日实施的第151号法律,即现行刑法,明确了第315.1条的e)和g)项规定,“将出售或以任何方式转让、传递或获取外币的行为视为犯罪”。

“这些行为会受到两到五年的监禁处罚,或者五百到一千个单位的罚款,或者两者并罚,”他提醒道。

最后,考虑到风险,这些在这个非法市场中进行交易的人“可能会被视为犯有伪造货币罪——根据2022年第151号法令第330.1(d)条,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所购买或兑换的货币是假币,而收取这些货币的人将其投入流通”。

在去年七月,古巴警方在维拉克拉省的圣克拉拉市捣毁了一起涉及数百万的非法外汇交易诈骗网络,逮捕了四名据称参与其中的女性。

从2023年底到被捕时,嫌疑人实施了超过15起诈骗,每起诈骗金额在80万到超过100万古巴比索之间。古巴中部城市内政部(MININT)负责人赫克托尔·德拉·费·弗雷雷中校向CMHW广播电台透露了这一信息。

在二月份,两名古巴人因涉嫌参与在圣克拉拉进行的多个非法货币交易诈骗案件而被捕。

Facebook 截图 / 人民力量

根据官方媒体“人民力量”在Facebook上的披露,最近一对夫妇在社交网络上联系了一些声称从事美元买卖的人,结果成为了骗局的受害者。

查看评论 (1)

归档于: